前几天去表姐家,看到她和孩子的相处模式,真有点窒息。
自孩子放学回家起,表姐的唠叨声就不绝于耳。
光是催他写作业就念叨了十句不止,开始数落他考试没考好,骂他粗心大意,还没停下又说他写字慢,字写得潦草,甚至放出狠话:
“真不知道这么笨是随谁。”
面对这些连环珠似的唠叨,孩子越来越不耐烦,反驳了几句,结果表姐更加变本加厉。
孩子憋红了脸,眼泪啪啪往下掉,最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。
表姐又气愤又委屈。她觉得自己付出一番心血被辜负,孩子学习不行还特别不听话,一度心灰意冷。
我非常理解她的做法。
过去我们在这种教育下长大,以为这样能让孩子更优秀,但如今时代不同,孩子的认知和接触到的东西不同,需要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。
如果我们还是把爱变成喋喋不休翻旧账的行为,最终不仅会伤了母子间的和气,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。
尤其是这段时间,我观察了身边很多例子后发现,那些懂事上进的孩子,他们的妈妈都有一个共性:懂得翻篇。
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故事,读完心酸不已。
女孩放学回家,利用写作业的时间帮妈妈的小卖部看了会儿店。
期间,刚好有个人来买东西,女孩记岔价格,少算了对方十块钱。
当她反应过来时,对方早就走远了,只好主动跟妈妈交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。
果不其然,妈妈当下怒火就上来了,大骂:
看个店都看不好! 这么简单的算术都没算明白,真白瞎了学费给你上学。 学习也是这样,三心二意的……
那一整天,但凡店里来一个顾客,妈妈就重复吐槽一下女儿的“糗事”,女儿躲在角落不敢吭声。
更令人窒息的是,后面只要女孩做错了事情,妈妈总会翻出这件事:
你就是什么都干不好;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; 你长大能干嘛,啃老吗……
久而久之,女孩变得特别内向,在学校时也常常被人欺负,但她从来不敢跟家里人说。
你看,孩子犯错并不可怕。
可怕的是,妈妈情绪上来,只会一味批评、斥责,不断翻旧账,把孩子逼到孤立无援的处境里。
这种环境下,孩子容易丧失勇气和安全感,只盯着错误本身而忽视了学习解决方法,甚至性格也会受到影响。
有智慧的妈妈,恰恰懂得及时翻篇。
相比揪着孩子的错,他们更擅长利用这个机会,把正确的观念和知识灌输给孩子,和他一起学会面对。
在综艺《新生日记2》里面,Jasper因为应采儿没有给他买到闪电侠的衣服而生气,把节目组的视频删除了。
应采儿虽然很生气,但并没有被怒气冲昏头脑,只是询问儿子这样做的理由,并引导他去跟节目组的人道歉。
认识到自己错误的Jasper,在平复心情后找导演沟通解释,最后对着家里所有的摄像机道歉。
这一幕,让很多父母为之动容。
小小年纪的孩子,没有陷在自己的消极情绪里,也没有逃避,懂得主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去承担后果、解决问题。
而Jasper能这么做,背后的推手就是妈妈。
在成长过程中,孩子免不了犯错,这个时候最期待的是妈妈的包容和引导。
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,信任孩子,帮助他们学习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,在“犯错-修正错误-成长”中找到前行的力量。
知乎有一个热门问题:“为什么说父母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孩子?”
最高赞的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:
各种显摆,一个是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。 另一个,无非就是像那些秀恩爱晒娃的人一样招人烦,将来要是有一步错漏了,全盘皆输。
诚然,孩子聪明成绩好,父母自豪是应该的,但过度炫耀反而会有反作用。
心理学研究也表明,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,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。
一方面,在鲜花和掌声的迷惑下,孩子可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觉得自己就是最厉害的,所有人的目光都应该在他身上;
另一方面,为了保证自己的优秀地位,孩子越来越看重成绩和结果,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渐渐的,他内心潜意识会受到虚荣心的牵引,渴望得到大众的认同和关注。
不遗余力的炫耀,看似父母给了他自尊,实际上让他变得玻璃心,无法应对挫折和失败。
一旦受挫,他很大可能变得一蹶不振,从自负变成自卑,再到自闭。
所以在这件事上,我的态度一直认为:“有炫耀的资本而不炫耀才是大智慧”。
一位做教育的朋友,经常跟我谈起她对女儿的教育心得。
他们家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是个妥妥的全能学霸。
但夫妻俩从来不在外人面前炫耀,而是身体力行告诉孩子:
“胜不必骄、败不必馁,你只管不断踏实努力,去做更好的自己。”
在学习上,她引导孩子用心享受这个过程,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;
她也从不向外人炫耀孩子的成绩,把夸奖私下留给孩子,教她学会翻篇成绩,把眼前的成绩当成垫脚石,继续向更大的目标开拓。
如那句话说的:“孩子最大的成就不是今天我得了第一名,而是明天将成为什么样的人。”
不管孩子现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,过去的终究成为过往,最该期待的是未来的辉煌。
所以,那些真正有远见的妈妈,习惯翻篇孩子的成绩。
因为翻过昔日的成就,才能迎来蜕变的新生和充满希望的未来。
你有没有发现,有了孩子之后,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,愧疚感却越来越多。
孩子生病,第一时间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;
孩子不如别的小孩聪明,内心很是焦虑,担心自己没把孩子带好;
在家全职怕自己“没有价值”,出去工作又因为没有陪伴孩子而愧疚……
尽管妈妈们已经付出了百分之两百的时间和精力,但依旧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,一边不断自我自省和内耗,一边让事情陷入更糟糕的境地。
对此,日本“七分妈妈”后藤由纪子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法则:
“有能力,就努力做;没能力,就适可而止。凡事做七分,刚刚好。”
后藤由纪子是日本人气杂货店的店主。
她的日常,要照顾家庭、照顾两个孩子,经营杂货店,还要写作出书……这么繁杂的生活,她却过得毫不费力。
以前的她,和很多妈妈一样,整天忙于做饭做家务,经常累到不想吃饭,直至身体慢慢出现小毛病。
于是,她开始有意识地改变,尝试翻篇自己,做到心大一点:
打扫卫生时,她不再苛求一尘不染,看上去整洁就好了;
想喝茶就直接去咖啡店茶馆,不想做饭就点个外卖;
收纳整理没必要太细致,太细致会给人压力;
要求家中成员养成物品归放原处的习惯,而不是靠自己一个人收拾残局……
后藤由纪子发现,做到七分好像刚刚好,没有了焦虑和不安,生活也更游刃有余。
除了生活上,后藤由纪子在育儿方面同样贯彻自己的“七分理念”。
孩子当不上优等生也没关系,考不好也可以,因为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,那就是教会孩子懂礼貌、善于倾听、有共情能力。
在这种尊重且松弛的家庭环境下,孩子们健康成长。
她的儿子考上了东京的一所大学,女儿顺利度过叛逆期,和她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。
心理学家王国荣曾经提到:
妈妈心越大,孩子心理越健康。
她们愿意翻篇自己,放下对完美妈妈的执念,把生活的主动权握在手里,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孩子。
既给自己松绑,去关爱和成为自己,也给予孩子一个健康自由的环境,让他舒展茁壮地成长。
所谓了不起的妈妈,不是教出多有本事的孩子,而是懂得翻篇,别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紧,用优雅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。
如果你内心焦虑,不妨试试翻过这一页,学做一个智慧松弛的妈妈。
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!
金牌主播夏萌出镜,带你重读经典
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,短视频里学知识
欢迎点赞关注
本期解读: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
作者 | 鹿呦呦
主播 | 绛染 ,电台主播、爱配音,神秘的爱猫人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